欢迎光临江西信息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什么是“学业过剩陷阱”?每个教育人都应该警惕


本文共25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近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珠海落幕。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坚、刘红云领衔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简称“项目”)团队发布了“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状况10点最新发现”,涉及“双减”、课后服务、教育惩戒、科学教育等备受社会关注的多个教育热点。

据悉,该团队采集了包括68万余名小学生、217万余名初中生、10万余名高中生、10万余名教师和校长以及140多万名家长的测评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对如何推动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进行科学“诊断”,提出要引导中小学校超越“学业过剩陷阱”,促进学生有尊严有个性、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阶段“双减”效果优于中学阶段,

综合作业组合对学生发展最有益

“双减”政策实施两年多来,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否得到改善?

对此,监测数据有直观的反映:东部某地级市小学四年级学生睡眠达到9小时以上的比例从“双减”前的30.7%上升至52.8%,校内作业1小时以内的比例从34.2%上升至62.7%,没有参加校外补课的比例从54.2%上升至68.1%,学生学习压力较轻的比例从38.4%上升至66.5%。

基于“双减”前后的监测数据对比,项目命题部负责人韩权威发现,“双减”政策对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颇有成效,健康的教育生态正在显现。但他同时指出,初中生“双减”前后的课余时间安排没有明显变化,“双减”政策的成效尚不明显。

“监测数据显示,依然有半数左右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超过80%的初中二年级学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减负工作任重道远。”韩权威说。

而在北师大博士生邵越洋看来,在有效控制每天作业时长的基础上,应大幅度减少“应试类”作业,增加“综合实践类”作业,为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业成绩的发展保驾护航。

“2022年参测地区有43%的小学生、66%的初中生每周都做应试类数学作业,与此同时却有23%的小学生、37%的初中生从不做综合实践类数学作业。”为此,邵越洋提醒,学生日常的作业有其内在基本规律,作业时长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同类型作业的“效益”存在差异,“知识巩固类+能力提升类+综合实践类”作业的组合对学生学业成绩及兴趣综合发展最有益。

科学教育体系建设尚存短板,

多样化课后服务有待提高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但监测数据表明,高质量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以小学为例,尚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小学科学学科达标率仅为48.6%,仅有10.2%的小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每周至少1节科学课;仅有6.9%的小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每月至少使用1次科学实验室,仅有6%的小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在科学课上有实验、有探究。

“科学课程开设难以得到基本保障,科学课挤占情况较严重;科学实验室和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能够在科学课上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机会的比例较低。”北师大教师刘启蒙从学生科学学业成就表现和科学教育环境建设两方面分析后表示。

在课后服务方面,项目特邀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赵利曼依据政策文件将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划分为课业辅导、兴趣拓展社会实践三类,为此她对692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展开了相关调研。

“目前在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中,参与全部三类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不足一半。有21.8%的学生仅参与一类课后服务,其中接近八成的学生仅参与课业辅导类课后服务。”赵利曼表示,学生参与的课后服务越丰富,其学习兴趣、艺术兴趣和体育兴趣越高,希望各地各校今后多向学生提供多样化课后服务。

小学阶段“高质量学校”多于初中阶段,

教育惩戒现象较为普遍

对于何为高质量学校,刘坚表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高质量学校”应具备“优质均衡”“人人满意”两大特征。

建立“高质量学校”指标体系后,刘坚带领团队对参与监测的数千所学校进一步分析发现:小学阶段“高质量学校”比例近33%,初中阶段“高质量学校”不足10%,而“普通学校”与“高质量学校”的主要差距体现在学生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习兴趣主观幸福感方面。

“教育惩戒无论是否合规,都不能带来学校学业达标率的显著提升,反而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和更低的主观幸福感,以及更紧张的师生关系和更低的学校归属感。”项目组特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唐一鹏特别提醒,教育惩戒现象在参测地区中小学校较为普遍,整体的合规惩戒比例为46.8%,违规惩戒的比例为10.3%。

“与合规惩戒相比,违规惩戒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应当谨慎使用教育惩戒权,学校要认识到教育惩戒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尤其要警惕违规惩戒对小学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唐一鹏说。

此外,家校合作、学生审辩思维发展、教研达标型学校等也包含在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10点新发现中。

“如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3.0时代已经来临。”刘坚说,尽管目前评价指标不断更新,评价内容不断丰富,评价方式更加多样,评价内涵日趋指向教育本质,但广大中小学校仍然要警惕“学业过剩陷阱”。

刘坚指出,所谓“学业过剩”指以获取标准答案和高分数为主要甚至唯一价值取向,以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教学和评价的总和。“学业过剩”不仅导致中小学生缺乏家国情怀、审辩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连起码的身心健康也难以保障。

“过去20年,我们经历了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1.0到3.0时代,解决的具体问题和采取的手段方法各有侧重,但是核心始终如一:就是要引导广大中小学校努力超越‘学业过剩陷阱’,而这正是实现我国教育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关键变量所在。”刘坚说,未来将带领团队进一步对教育评价改革中“评价谁”“评什么”“怎么评”进行深入反思和探索。

本文来源:《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9日第2版

本报记者:冯永亮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江西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江西信息港 jx.bjdshi.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